橡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物资,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,一代又一代的橡胶人在国家橡胶产业的发展中历经艰辛,洒血流汗,今天我们的主人公虽只是一名橡胶生产队的队长,但他带头发展橡胶产业,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,共同摆脱贫苦的生活面貌,被当地的百姓一致赞誉,他就是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委会班桐橡胶队队长岩宝。
随着国家扶贫的深入推进,西盟县这个云南的偏远边疆县已经实现了公路的村村通,为当地脱贫创造了条件。开车从西盟县城出发,沿着盘山公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,笔者来到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委会班桐橡胶队,一路上从胶林收胶回来的胶农开着三轮车满载着收获的喜悦。每年的3月下旬进入收获橡胶水的季节,从2003年起,橡胶已经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。进入班桐橡胶队,一座座新建的楼房拔地而起,一名长相粗狂的佤族汉子已经在队上等待,几个胶农收胶归来也加入了我们这趟聊天式的采访之旅。
挣脱贫困 发展橡胶产业
2003年之前,西盟县力所乡图地村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还生活在贫困之中,为了寻找生机,班桐队村民们种植起了橡胶树,但由于村民们不会管理,橡胶幼苗经常遭受村民们的火烧、牛啃,橡胶虽然种植了,但始终难以成为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产业。
2003年,正值西盟公司响应国家号召种植橡胶树,发展橡胶产业,岩宝看到了希望。他与西盟公司集团业务主管岩冷,班桐队副队长岩鲁一起开垦荒山,种植建立起了3000多亩橡胶园。
开垦初期,村里家家户户都养牛,许多橡胶树幼苗都被牛破坏了,最严重的时候达到了60多亩,对橡胶产业的发展极其不利。这让岩宝感到非常痛心和焦虑,为减少损失,他一边重新种植橡胶树,一边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们卖牛,他说:“你们家家户户都有胶树,谁家都不愿意被破坏,你家的被破坏了,你也不愿意”。通过长时间的动员说服,队里牛破坏胶林的的现象得到了控制。
面对胶林承包人不愿意除胶林地里的草,他就让其他人帮除,将林管费给除草人,一来二去,承包人就主动除自家林地里的草。胶林得到保护不再被破坏,胶水的产量也就得到了提升,这为当地的百姓开启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全新产业。
技术指导 每年超额交胶
2015年,西盟公司开始在整个公司推行“三天一刀”,多数承包人都不理解,认为这样会减少胶量,减少收入。但岩宝不厌其烦地入户做工作,深入讲解“三天一刀”的好处和意义,并在全队开展割胶技法的培训。
2017年,西盟公司组织队上的承包人代表到江城公司进行交流学习,这让岩宝的推广之路慢慢平坦起来,通过交流学习回到队里的承包人代表,也开始加入岩宝推行的“三天一刀”队伍中,渐渐地,承包人就开始尝试“三天一刀”。就这样,他在推行“三天一刀”割胶制的同时,产量也逐年攀升,他还积极动员承包人将各自的私营胶交到公司加工。
2018年,西盟公司给班桐队下达了95吨的任务,在他的带领下该队完成158吨的胶水收购任务,完成率达到166%。这在橡胶价格连年下降,很多承包人弃岗打工的大背景下,简直就是奇迹。
从2012年到2018年,在他的严格管理下,该队连续8年不但没有出现过倒卖橡胶的情况,而且年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生产任务。
扶贫帮困 起到先锋作用
“听党话,跟党走”这是岩宝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。作为村上为数不多的一名党员,他时常说:“要积极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,带领全队人致富奔小康。”他在200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从此,他的心里更增添了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,建设美好家园的神圣责任。
岩宝从开垦胶林到带头致富,始终没有丢掉过扶贫帮困、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。他时时提醒自己,在穷困的儿时生活里,在艰难的起步岁月中,村民和各级组织曾给予过自己的关怀和帮助。他从开垦种植橡胶树,到现在成为公司队长里的榜样,总是热心的帮助着身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。如今,他所在的班桐队已经成为了西盟公司优秀的生产队之一。
在漫山遍野的胶林里,有他和其他队委的无数脚印,一个月至少十天待在林地中。只要村民有所求,他总是义不容辞的伸出援助之手。据不完全统计,自他担任队长以来,在他的奔走带领下,他所在的橡胶队铺通了平坦的水泥路,喝上了清洁的自来水。为解决队上林地散、人员散的情况,他积极与政府沟通,在政府的补助下,47户人家每户补助4万元完成了危房改造,住上了漂亮的二层楼房。
每年公司给队里的承包人发放肥料时,他总是将肥料外包装最烂的留给自己,“模范带头人”是队里人对他的评价。
在全队都在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活动时,副队长岩鲁的女儿由于丈夫不在,孩子还小,自己忙不过来,就对此项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,岩宝多次与她沟通未果,"作为一名队委,如果连自己的家人都管理不好,那么你也就没有这个资格当管理人员了!"岩宝严厉的批评了副队长。
“他的严厉在队里也是出了名的,但他也很会关心人,在我们队委中间起带头示范作用”谈起队长,会计岩春说道。2018年,乡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组准备将队里二组岩科母亲的危房进行拆除,但她不肯搬迁,要求为她重建新房。村里、乡里的人多次沟通都无法解决,甚至还与他们讨价还价。岩宝见状就到家里,与她谈心“危房拆迁,是政府的民生工程,现在政府搞脱贫攻坚工作,都补助给你家儿子4万块盖了新房了,不能单独再给你盖一套,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了,我们应该要支持政府工作……”几天后,岩科母亲同意了危房的拆迁,搬进了儿子的新房。
作为力所乡人民代表的他,为村民积极办事,先后争取到政策资金约160余万。现在全队47户人家,户均承包公司橡胶林70多亩以上,私营胶共1000亩以上,每户都有了摩托车,甚至有的人家买了货车,做起了生意。家家户户都搞起了养殖业,来增加收入,现在人均年收入达到8000多元。一个"靠山吃山养好山"的绿色生态型社会主义新农村日趋成型,并焕发出勃勃的生机。
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,晶莹的汗水结出了丰收的硕果,他带领班桐队发展橡胶产业,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,曾获西盟橡胶公司“先进生产队”三等奖,而他个人在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橡胶生产技术培训中,被评为“优秀学员”,曾五次被西盟公司评为“优秀共产党员”和“优秀管理者”。这是集团公司和西盟公司对他付出、奉献与取得的成果的肯定。在获得的众多荣誉面前,他没有沾洁自喜,止步不前,而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、更加旺盛的精力、更加干练的作风投入到工作中。未来,他还会坚持着他所热爱的橡胶事业,继续带领承包人投入橡胶发展事业,走上绿色小康之路。